联系人:马经理
联系电话:13661485958
公司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场中路629号
核心共性:
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 它们都属于氨基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这意味着它们的亲水头基是由氨基酸(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的羧酸钠盐构成。
温和性: 这是它们最大的共同优点。相对于传统的硫酸盐类表面活性剂(如SLS/SLES),它们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显著降低,脱脂力较弱,不易破坏皮脂膜,适合敏感肌、婴幼儿和头皮护理。
椰油酰基疏水尾链: 它们的疏水部分都来源于椰子油脂肪酸(主要是C12月桂酸和C14肉豆蔻酸),这赋予了它们良好的起泡性和清洁力。
生物降解性好: 作为天然来源衍生的表面活性剂(尽管通常是合成的),它们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弱酸性至中性: 它们通常应用于弱酸性至中性的配方中(pH 5.5-7.5),更接近人体皮肤的自然pH值。
起泡性: 三者都具有一定的起泡能力,能产生丰富、细腻的泡沫,但泡沫的质感、弹性和稳定性各有不同。
主要区别与各自特点:
区别主要源于连接的氨基酸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分子的极性、亲水性、空间结构、电荷分布和在水中的行为(如结晶性、溶解度、粘度)。
椰油酰甘氨酸钠
氨基酸结构: 甘氨酸是最简单的氨基酸,侧链仅为一个氢原子(-H)。这使得椰油酰甘氨酸钠分子结构相对简单、紧凑、分子量小。
特点:
清洁力最强: 在三种中清洁脱脂能力相对最强(但仍比硫酸盐温和很多),泡沫丰富、致密、有弹性,洗后感清爽。
溶解度与结晶性: 溶解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低温或高浓度时),在配方中更容易形成结晶或膏体(如洁面膏/霜状),常需复配其他表活或增溶剂改善低温稳定性。这是它常用于膏状洁面的原因之一。
温和性: 温和性非常好,但相比于椰油酰谷氨酸钠和椰油酰丙氨酸钠,其刺激性略高一点点(结构紧凑,电荷密度相对集中)。
粘度: 自身增稠能力相对较弱。
洗感: 洗后皮肤感觉相对更洁净、清爽,可能略带涩感(取决于配方)。
应用特点:
应用最广泛,尤其在中高端洁面产品中。
非常适合需要丰富泡沫和较强清洁力的产品: 如油性/混合性肌肤洁面膏/洁面乳、男士洁面、沐浴露(常作为主表活或复配)。
洁面膏/霜的主力: 其易结晶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做成固体/膏状洁面产品。
椰油酰谷氨酸钠
氨基酸结构: 谷氨酸侧链为 -CH2-CH2-COO⁻Na⁺,即带有一个额外的羧酸钠基团。这使其分子具有两个负电荷(双亲水头基),结构更大、更亲水、电荷更分散。
特点:
温和性最佳: 电荷分散,分子较大,使其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最低,是三者中最温和的选择之一。非常适合极度敏感肌和婴幼儿。
泡沫: 泡沫丰富但相对松软、较大、稳定性稍逊于椰油酰甘氨酸钠泡沫。泡沫感更轻盈。
清洁力: 清洁力温和适中,比椰油酰甘氨酸钠弱一些。
溶解度: 水溶性非常好,不易结晶,低温稳定性佳。溶液通常更澄清。
耐硬水性: 相对较好(双电荷有助于螯合钙镁离子)。
粘度: 具有一定的增稠能力。
洗感: 洗后肤感非常顺滑、滋润、不紧绷、无涩感。残留感相对明显一些(“滑感”),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应用特点:
极度温和型产品的首选: 婴儿洗发沐浴露、敏感肌专用洁面/洗发水、低刺激卸妆产品。
追求滋润顺滑洗感的产品: 干性/敏感性肌肤洁面乳、洗发水(尤其强调温和和顺滑感的)。
透明液体配方: 因其高溶解度和不易结晶的特性,非常适合做成透明的洁面啫喱、洗发水、沐浴露。
需要良好耐硬水性的产品。
椰油酰丙氨酸钠
氨基酸结构: 丙氨酸侧链为一个甲基(-CH3)。分子结构介于甘氨酸和谷氨酸之间,比甘氨酸多一个甲基。
特点:
温和性: 非常温和,刺激性很低,接近椰油酰谷氨酸钠的水平。
泡沫: 能产生非常细腻、奶油般绵密、有弹性的泡沫,泡沫稳定性通常很好。
清洁力: 温和,比椰油酰甘氨酸钠弱,与椰油酰谷氨酸钠相当或略弱。
溶解度: 溶解度比椰油酰甘氨酸钠好,比椰油酰谷氨酸钠差。低温下也可能有一定结晶倾向,但通常好于椰油酰甘氨酸钠。
粘度: 具有优异的增稠能力,即使在低浓度下也能显著增加体系粘度(形成液晶结构),可以做出有拉丝感的粘稠质地。
洗感: 洗后肤感柔润、保湿、不紧绷,残留感比椰油酰甘氨酸钠明显,比椰油酰谷氨酸钠可能稍弱或类似(“滑感”程度不同)。
应用特点:
追求极致绵密泡沫质感的产品: 高端洁面泡沫(慕斯)、洁面乳、洗发水(强调泡沫品质)。
需要优异增稠效果的产品: 可以显著增加配方粘度,减少或无需额外增稠剂,做出独特的质地(如拉丝洁面)。
温和且追求洗感的产品: 适合干性、中性、敏感性肌肤的洁面和洗发产品。
常与其他氨基酸表活复配: 提升泡沫质感和增稠效果。
总结对比表:
特性 | 椰油酰甘氨酸钠 | 椰油酰谷氨酸钠 | 椰油酰丙氨酸钠 |
---|---|---|---|
氨基酸 | 甘氨酸 (侧链-H) | 谷氨酸 (侧链 -CH₂CH₂COO⁻Na⁺) | 丙氨酸 (侧链 -CH₃) |
分子特点 | 最小、最紧凑、单电荷 | 最大、双电荷、亲水性强 | 中等、单电荷、带甲基 |
温和性 | 非常温和 (三者中略高) | 最温和 | 非常温和 (接近谷氨酸钠) |
清洁力 | 最强 (三者中) | 温和适中 | 温和适中 |
泡沫特点 | 丰富、致密、弹性好 | 丰富、松软、较大 | 非常细腻、绵密、奶油感、弹性好 |
泡沫稳定性 | 好 | 相对稍逊 | 非常好 |
溶解度 | 最低 (易结晶) | 最高 (澄清溶液) | 中等 (好于甘氨酸钠) |
耐硬水性 | 一般 | 较好 | 一般 |
增稠能力 | 弱 | 中等 | 极强 (易形成液晶, 拉丝感) |
洗后感 | 清爽、可能微涩 | 极度顺滑、滋润、无涩感 | 柔润、保湿、不紧绷 |
残留感 | 最低 | 最高 (“滑感”) | 中等 |
典型应用 | 洁面膏/霜 (主力)、油皮洁面、沐浴露 | 婴儿/敏肌产品、透明啫喱、滋润型洁面/洗发水 | 绵密泡沫洁面/慕斯、增稠型洁面/洗发水、高端洗护 |
应用选择建议:
追求强力清洁+丰富泡沫+清爽感: 椰油酰甘氨酸钠是主力,尤其适合洁面膏和油性肌肤产品。
追求极致温和+顺滑滋润洗感+高溶解度: 椰油酰谷氨酸钠是首选,用于敏感肌、婴儿产品、透明配方。
追求极致绵密泡沫质感+优秀增稠效果+温和滋润: 椰油酰丙氨酸钠是王牌,用于高端泡沫洁面、慕斯、需要特殊粘稠质地的产品。
重要提示:
复配是常态: 在实际配方中,为了平衡性能(清洁力、温和性、泡沫、粘度、溶解度、成本、洗感),这三种以及其他氨基酸表活(如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两性表活(甜菜碱)甚至少量温和的硫酸盐/磺酸盐经常被复配使用。单一使用某种氨基酸表活的情况较少。
原料品质差异: 不同供应商的原料在纯度、色泽、气味、脂肪酸链分布、钠盐/钾盐/三乙醇胺盐形式、溶液浓度等方面可能有差异,会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表现。
配方体系: 最终产品的性能不仅取决于主表活,还受到其他成分(pH调节剂、增稠剂、保湿剂、油脂等)的极大影响。
理解这三种氨基酸表活核心的结构差异带来的性能特点,是合理选择和设计温和高效清洁产品配方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