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马经理
联系电话:13661485958
公司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场中路629号
“硬脂基” (Stearyl) 这个名称源于 硬脂酸 (Stearic Acid),而硬脂酸最早是从动物脂肪中发现的,因其在常温下呈坚硬的固体状态,在希腊语中被称为 "stéar" (στέαρ),意思就是 硬脂 或 牛油。因此,硬脂基就是指硬脂酸分子去掉羧基(-COOH)后剩下的烷基部分,即十八烷基 (C₁₈H₃₇—)。
这个过程与“鲸蜡基”的由来非常相似,都遵循了“天然物质 → 特征酸 → 对应醇 → 对应烷基”的命名路径。
历史发现:硬脂酸大量存在于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中,同时也存在于可可脂、棕榈油等植物油脂中。
物理特性:这些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导致其熔点较高。在常温下,牛油等动物脂肪是固态的,质地较硬。这个“硬”的特性是其命名的关键。
化学家从这些坚硬的脂肪中分离出一种主要的饱和脂肪酸。
根据其来源的物理特性,将其命名为 Stearic Acid。这个词源自希腊语 "stéar" (στέαρ),原意就是硬脂、牛油。
它的系统命名是 十八酸,表明它是一个拥有18个碳原子的直链饱和脂肪酸。
化学式: CH₃(CH₂)₁₆COOH
结构: 一个17个碳的烷基链加上一个羧基。
将硬脂酸(十八酸)的羧基(-COOH)还原为羟基(-OH),就得到了对应的脂肪醇。
这个醇被自然地称为 Stearyl Alcohol(硬脂醇),系统命名是 1-十八烷醇。
化学式: CH₃(CH₂)₁₆CH₂OH 或 C₁₈H₃₇OH
结构: 一个17个碳的烷基链加上一个-CH₂OH。
在化学反应中,硬脂醇的羟基(-OH)可以脱去,剩下的烷基链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官能团。
这个由硬脂醇衍生而来的烷基,便被顺理成章地命名为 硬脂基 (Stearyl Group)。
它的系统命名是 十八烷基,表示一个直链的、拥有18个碳原子的烷基。
化学式: -C₁₈H₃₇
结构: CH₃(CH₂)₁₆CH₂— (注意:虽然碳原子数是18,但作为取代基时,连接点在第18个碳上)。
系统命名 (IUPAC) | 常见俗名 (基于来源) | 结构 | 关系 |
---|---|---|---|
Octadecanoic Acid (十八酸) | Stearic Acid (硬脂酸) | CH₃(CH₂)₁₆COOH | 起源物质 |
1-Octadecanol (1-十八烷醇) | Stearyl Alcohol (硬脂醇) | C₁₈H₃₇OH | 硬脂酸的还原产物 |
Octadecyl (十八烷基) | Stearyl (硬脂基) | -C₁₈H₃₇ | 硬脂醇的烷基部分 |
含有“硬脂基”的化合物(如硬脂酸、硬脂醇、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因其长碳链结构,广泛用于:
个人护理品: 作为乳化剂、增稠剂和润滑剂,用于面霜、乳液、口红中,提供滋润、丝滑的肤感和膏体的稳定性。
纺织工业: 用作柔软剂,使织物更柔软。
塑料工业: 作为润滑剂和脱模剂。
总而言之,硬脂基 (Stearyl) 的名称是一个历史俗名,它形象地反映了其最初来源于常温下呈坚硬固态的动物脂肪(牛油)。它与鲸蜡基 (Cetyl, C16) 的命名逻辑完全一致,共同构成了表面活性剂和油脂化学中一套基于天然物来源的命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