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马经理
联系电话:13661485958
公司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场中路629号
椰油烷基伯胺是一种由椰子油衍生的脂肪胺混合物,其核心结构决定了它的独特性质。
1. 基本信息
常用名称: 椰油胺、椰油伯胺、ACO
CAS号: 61788-46-3
化学结构: 主要成分是直链的 (月桂基)和 (肉豆蔻基)烷基伯胺的混合物,即 ,其中 R 主要来自椰子油中的 和 烷基链。
外观: 常温下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固体(片状、蜡状)或液体,具体形态取决于纯度。
2. 关键化学特性
弱碱性: 胺基(-NH₂)使其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这是其作为破乳剂应用的基础。
(椰油胺盐酸盐)
表面活性: 其分子结构具有典型的“两亲性”:一个亲油的长链烷基(R-)和一个亲水的胺基(-NH₂)。这种结构使其能够吸附在油水界面上,显著降低界面张力。
反应活性: 伯胺基团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加成生成聚氧乙烯胺(更高效的破乳剂),或与氯乙酸钠反应生成烷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
3. 物理特性
溶解性:
本身: 不溶于水,但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成盐后: 与酸(如盐酸、乙酸)反应后生成的胺盐是水溶性的。
熔点和沸点: 具有明确的熔点和较高的沸点,因其是混合物,通常给出一个范围。
椰油烷基伯胺本身及其衍生物是原油脱水和各类工业废水处理中非常重要的破乳剂。
1. 破乳机理
破乳剂的核心作用是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以最常见的“油包水”(W/O)型乳液(如原油乳液)为例,其稳定的原因是原油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如沥青质、胶质、环烷酸等)在油水界面形成了坚固的界面膜。椰油胺类破乳剂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顶替与中和: 破乳剂分子凭借其更强的表面活性,迅速扩散并吸附到油水界面上,顶替或部分顶替原有的天然乳化剂。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于原生乳化剂,会破坏原有界面膜的紧密性和强度。
电荷中和(对于水包油型): 如果用于“水包油”(O/W)型乳液,其形成的胺盐阳离子(R-NH₃⁺)可以中和油滴表面携带的负电荷,消除静电排斥力,使油滴更容易聚并。
絮凝与聚结: 破乳剂分子在界面上吸附后,能促使分散相小液滴(水或油)相互靠近、絮凝,最终聚结成大液滴,利用密度差实现快速沉降分离。
润湿反转: 它能改变固体颗粒(如粘土、沥青质颗粒)的润湿性,使其从亲水变为亲油,从而不再起到稳定乳液的作用。
2. 应用领域与具体用法
原油脱水: 这是其最主要的应用。开采出的原油通常是稳定的W/O乳液,含有大量水和盐分,必须处理才能输送和炼制。
用法: 通常将椰油胺与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进行嵌段共聚,生成聚醚胺类破乳剂。这种改性大大提高了其破乳效率和适应性。椰油胺作为起始剂,提供了亲油锚固基团。产品以溶液形式直接注入到采出液管道中,经过混合和静置,实现油水分离。
工业废水处理: 在炼油、化工、金属加工等行业,会产生含油废水(通常是O/W型乳液)。
用法: 在此环境下,通常使用其盐酸盐或乙酸盐形式,使其变为水溶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它通过电荷中和与絮凝作用,高效地破坏乳液,使油类上浮分离,净化水质。
其他领域: 也用于润滑油脱酸、沥青脱水等过程。
3. 优势与特点
高效性: 特别是其聚醚衍生物,对多种原油乳液具有出色的破乳效果,脱水率高,脱出水质清。
来源天然: 以可再生的椰子油为原料。
衍生化能力强: 作为基础原料,可以通过化学改性制备出一系列性能各异的专用破乳剂,适应不同的工况条件。
协同效应: 常与其他类型的破乳剂(如酚醛树脂聚醚、聚硅氧烷等)复配使用,产生协同效应,提升整体性能。
椰油烷基伯胺是一种基础且重要的脂肪胺表面活性剂。其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破乳能力,更在于它作为关键中间体用于合成高性能的聚醚胺类破乳剂。在原油开采和石油化工领域,它通过顶替、中和、絮凝等机理,高效地破坏顽固的油水乳液,是实现原油脱水和废水净化的核心化学品之一。